Browsing Performing and Screen Arts Journal Articles by Subject "360306 Musicology and ethnomusicology"
Now showing items 1-8 of 8
-
(Li Timotai furen yu Zhongguo yinyue) 李提摩太夫人与中国音乐 [= Mrs Timothy Richard's study of Chinese Music]
(Music in China, Inc with Mus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hina Conservatory in Beijing, 2021)1876年来华、1903年在沪病逝的李提摩太夫人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史和中西 音乐交流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她的名字,对于任何一位从事中国音乐研究的人来说都不 会陌生。因为在20世 纪 上 半 叶 以 前,她是有关中国音乐主题被引用最多的西人著者之 一。她有关中国音乐的一系列文章,以及她的《中国音乐》一书,直到20世纪50年代依然 是欧美学界研究中国音乐者必读书目。但是,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开始 对李夫人在华的事工进行研究, ... -
Tsinghua xuexiao shoupi gengkuan liu Mei nuxueren zhong de yinyue ren (清华学校首批庚款留美女学人中的音乐人) [The Boxer Indemnity scholarship programme and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American-trained female Chinese musicians]
(Art of Music - Journal of the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2020-10-25)汤蔼林、王瑞娴、杨毓英、周淑安四位庚子赔款公费留美女音乐学人,都出生在最早对外开放的 广东和福建,出国前均在教会学校就读,赴美后在东部名校接受专业音乐训练,无论是理论造 诣还是音乐技艺远超留日的学堂乐歌作者。其中,王瑞娴、周淑安对中国钢琴、声乐和儿童音 乐教育方面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
乐籍西译 :五种《乐记》西文译本、译者及其传播 [= Wester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usical classics: Five translated versions, translators of Yue Ji and its communication]
(Music in China, Inc with Mus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hina Conservatory in Beijing, 2022-04-15)作为汉学西徂的一部分,《乐记》的西译及其在欧美的传播至今已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本 文利用西文原始文献和前人研究成果,在海外汉学史的框架之下,从译者语境和译本语境的视角,阐述 二十世纪前来华西人所翻译的五种《乐记》译本、译者生平、所用的底本和参考的译本、翻译策略,并 简要论述《乐记》译本在欧洲的影响 -
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进藏西人眼中的藏族音乐与歌舞 =Tibetan music and dance in the eyes of European travelers from the 14th to the 18th century
(2022)西人进入藏区早在蒙元时期就已有先例。这些早期的入藏西人或依据 自己在藏区的亲身经历或通过道听途说留下了大量有关藏区政治经济、地理历史、 宗教礼仪、风土人情的通信、笔记、考察报告及研究论著。这些书信和论著中 都或多或少都提及藏族音乐和歌舞习俗,特别是仪式歌舞与乐器。以 14—18 世 纪进入过藏区的几位西人的通信、日记、考察报告为例,检索他们对卫藏方言 区藏族音乐歌舞活动的描述。这些描述虽非民族音乐学意义上的研究,但亦可 ... -
古伯察《鞑靼西藏旅行记》中有关藏族音乐的记述 [Tibetan music and dance as described by Évariste Régis Huc In his Souvenirs d’ un voyage à travers la Tartarie, le Tibet et la Chine]
(2021)法国遣使会士古伯察是中国“五口通商”后最早进入西藏地区的来 华西人之一。其流传极广的著述中对宁夏、甘肃、青海、西康地区宗教信仰、 历史文化、民风习俗、自然状况等的记述在海外影响甚广。以古伯察在19 世 纪中期首版的《鞑靼西藏旅行记》为聚焦点,检索古伯察对我国西藏和康藏 等地藏族仪式及世俗音乐活动的描述。这些描述虽然不以音乐为主,更谈不 上是民族音乐学意义上的有关藏民音乐活动的专门研究,但可弥补目前藏族 音乐研究目击者记录不足之缺憾。此外 ... -
新发现赵元任英文短文《 “中华颂”改进之我见》= A suggested revision of the Chung Hwa Hymn” by Chao Yuenren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Literary and Art Association, 2022)1915年11月,美国波士顿刊行的《中国学生月刊》上发表了赵元任用英文写成的《“中华颂”改进之我见》(A suggested revision of the Chung Hwa Hymn)一文。这篇短文的发现,不仅对于赵元任在美期间的音 乐活动研究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对了解我国近代国歌创作历程亦有参考作用。 In November 1915,Zhao Yuanren’s article in English“ A ... -
曾经的哈尔滨人——犹太侨民伯尔顿记忆中的哈尔滨音乐生活 = Reconstructing the vibrant musical life of Harbin Jewish diaspora: Ex-Harbin musicians in the memories of Peter Berton
(2022)文章以曾在哈尔滨生活过多年,并随哈尔滨交响乐团赴日本演出的、已故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彼 得·伯尔顿(Peter A. Berton,1922-2014)有关哈尔滨音乐生活的文章和回忆为主,佐以《以色列原居中国犹太 人协会简报》、国外哈尔滨犹太人网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网站上的相关通讯、照片和文字,来重构20世纪20- 40年代哈尔滨的音乐生活。作为哈尔滨音乐活动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伯尔顿的回忆不仅为我们研究那个时代 哈尔滨都市声音景,观提供了 ... -
润物细无声 ——欧乐思与中国音乐 [Alois Osterwalder (1933—2021) and his connection with Chinese musicians in Germany]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2021-11-12)近日,从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黄均人 教授的脸书上得知,“德国波昂(波恩) 华欧学社创办人欧乐思(Alois Osterwalder, 1933— 2021)已于德国时间7月23日下午在睡梦中辞世”。 虽然此噩耗来得并非意外,但仍抑制不住心中的悲 痛,不禁回想起和欧先生几次短暂的交往来